永州市
筑梦三农开新局——我市农业农村经济发展成就综述
永州新闻网讯(记者 赵威)2016年市第五次党代会以来,永州市全面落实中央、省市一系列“三农”工作的决策部署,围绕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科学调整产业布局,全面深化各项改革,各项目标指标按期或超额完成。
5年来,全市农业农村经济稳中向好、稳中向新。2016年全市完成农林牧渔业总产值591.78亿元,2020年完成774.20亿元,增长30.82%。粮食连年丰收,肉、禽、蛋、奶、水产品供给充足,百姓舌尖安全更加保障有力;农民持续增收,农业现代化水平大幅提高,农村新产业新业态蓬勃发展,广袤田野迸发出前所未有的活力,农业产业成为永州经济社会转型发展的“稳压器”。
眼下,行走在潇湘大地,一处处田野里收割机隆隆作响,农民们喜笑颜开地忙碌劳作。一座座田园综合体内花海似锦,吸引着各地游客打卡观光。一条条平坦村道通村达户、一户户农家小院温馨别致,生活在这里的人们幸福满满……
农业生产能力稳步提高
“2020年全市粮食总产达到296.78万吨,生猪出栏(602.42万头)、存栏(500.6万头)、能繁母猪(43.91万头)、外销(183万头)四项指标,从2017年全省第三跃居为全省第一。”永州市农业农村局党组书记、局长唐慧云说。
零陵区高标准农田项目区喜获丰收
为了加快生猪产业发展,永州市农业农村局全面分析研判生猪产业发展形势,制定出台加快生猪产业发展、稳定生猪生产保障市场供应等政策措施,着力打造“亲商、爱商、敬商、利商”的政策洼地,积极优化营商环境,形成全力促进生猪复产保供的良好局面。
零陵区温氏富家桥养猪场
“我们引进了广东温氏集团、湖南现代农业集团、新希望六和股份、鑫广安等多家大型生猪养殖龙头企业,统筹推进生猪产业与精准扶贫、美丽乡村建设、绿色养殖融合发展,建成一批生态循环养殖基地。”市农业农村局畜牧科相关负责人介绍,全市已落实新建产能项目310个,计划总投资超50亿元,建成后可新增生猪产能502.85万头,在建在省备案的规模养殖场141个,完工后可新增生猪产能200.5万头。
日日兴公司供港蔬菜从江华出发
此外,永州对接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工程走在全省前列。湖南农副产品集中验放场(道县)暨永州公路口岸、永州海关正式运行,建成全国首批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配送中心,成功启动蔬菜直供香港试点,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生产基地累计达到185家,居全国第一、全省第一。培育江华日日兴、鸿福华发园、江华源源兴、江永广发蔬菜、江永对外经贸公司、东安鑫湘源、果秀、零陵天顺畜牧等出口额M>1000万美元的出口龙头企业8家。
现代农业持续稳定发展
5年来,我市现代化农业发展大幅提速,全市农产品加工企业从4470家发展到6316家,全市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由260家增长到300家,农产品加工值由534亿元增加到1537亿元,增长187.82%,预计2021年达1700亿元;
2017-2020年间,市、县(市、区)共创建现代农业产业园区365个,创建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2个、省级优质农副产品供应基地(示范片)4个、省级现代农业特色产业园39个。农业产业化加快发展,全市农产品加工企业发展到6316家,市级以上龙头企业300家,农产品加工业销售收入达到1537亿元。
湖南三峰茶业有限责任公司
“我们永州是国家级出口食品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市,拥有2个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县、2个省级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全市主要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总体合格率达到98%。”市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我市还成功创建江永、祁阳、新田、江华等9个国家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成功打造了全省第一个全品类、全产业链市级农业公用品牌“永州之野”,湘南片区蔬菜公用品牌“湘江源”优先授权永州使用,湘南片区蔬菜公用品牌。
“永州之野”优质农产品(东莞)产销对接活动
此外,以永州工贸学校为载体创建“永州市农村党员和青年农民培训中心”,在全国率先创建“农业部管理干部学院实践教研基地”,探索“党建+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模式,开辟了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的新路径,实现了培训与脱贫攻坚、乡村振兴深度融合,走出了一条从“输血”到“造血”的新路子。
农村人居环境焕然一新
走在我市的大小村落,很多人总是禁不住拿出手机记录村里的美景。照片里的场景,犹如水墨画卷:粉墙黛瓦与青山绿水相映成趣,古井老树与乡愁记忆相得益彰……
五年来,我市以农村环境“三大革命”为重点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始终坚持把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作为“一把手工程”来抓,落实“市统筹、县主责、镇主抓、村主体”工作要求,扎实实施“一革命六行动”,农村人居环境显著提升。
冷水滩区上岭桥镇仁山村
12月23日,记者看到在冷水滩区上岭桥镇仁山村,村前屋后干净整齐,村民们自觉将生活垃圾扔进门前的垃圾箱内。走在干净的村道上,村民张大爷充满自豪地说,“村子变美了,大家的生活习惯也变好了。好的环境,大家都愿意去维护。”
目前,全市95%的行政村生活垃圾得到有效处理,对生活污水进行处理的行政村比例达到73.32%,25户100人以上自然村全部通水泥(沥青)路,完成农村公路窄路加宽3831公里,村庄绿化覆盖率达到38.74%,绿色村庄比例达到75.46%。农村危房改造7.316万户,村庄清洁行动所有行政村全覆盖,彻底解决农村面上“脏乱差”问题,“一约四制”农村人居环境整治长效管护机制覆盖率达到90%以上。
零陵区石岩头镇罗家村
“我们创建省、市、县三级美丽乡村示范村428个,其中省级美丽乡村示范村55个(含精品乡村6个)、市级美丽乡村示范村70个。”市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说。
农村改革加快推进
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稳步推进,全市所有行政村及农村社区的集体资产清产核资工作和集体经济组织成员身份确认工作全面完成,全面建立了集体经济组织,为全市3162个集体经济组织颁发了证书,完成了集体经济组织赋码登记工作,成立了经济合作社。
目前,我市共有农民合作社9689个,其中国家级农民合作社53个,省级农民合作社124个;家庭农场30569个,其中省级家庭农场103个;2020年省委、省政府通报表彰的“全省家庭农场100强”永州11家,“全省农民合作社100强”永州10家,都居全省第一。
市农业农村局先后与建设银行、邮政集团和邮政储蓄银行、长沙银行、农业银行、农业发展银行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加快农村集体资产监督管理和农村产权交易平台建设,推进农村金融服务站点建设,将金融站设立在村(社区),为广大农民群众提供便捷优质的综合性金融服务。
永州市农业农村局与中国农业发展银行永州分行签订战略合作协议
市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说,“战略合作金融机构累计投入资金近1亿元,建设了5498个农村金融服务点,实现了全市所有行政村及涉农社区全覆盖,服务农民群众近100万人次。”
此外,我市村级集体经济不断增收。2018年,从100个市派驻点村集体经济收入调查显示,集体经济收入空壳村占28%、5万元以下的占95%。2019年,全市集体经济空壳村已全部清零,村级集体经济呈现出经济强村有突破、经济一般村有发展、经济薄弱村有起色的发展势头。目前,全市2946个行政村集体经济年收入5万元以上的达2389个,占比81.1%。
下一步,永州市农业农村局将以习近平总书记在湖南考察调研重要讲话精神、市第六次党代会精神为指导,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总抓手,以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确保粮食、生猪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大力发展特色产业,持续推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进一步挖掘“永州之野”文化内涵,因地制宜地办好有地方特色的农旅节庆活动,成立“永州之野”品牌运营机构,以“两茶一柑一菜一药”产业为重点进行产品展示和宣传包装,提升品牌知名度。
此外,还将进一步巩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成果,积极实施以“农村厕所革命、村容村貌提升行动、农村生活垃圾治理行动、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行动,科学布局乡村生产生活生态空间,加快“多规合一”村庄规划编制进程,加大农村水、电、路、讯、气等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提升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水平,促进农业高质高效、农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
“今后五年,全市粮食稳定播种面积达到730万亩、总产量超过300万吨;生猪稳定出栏达700万头、年末存栏达550万头。湘江源优质蔬菜基地稳定在50万亩以上、优质柑橘生产基地稳定在100万亩以上、优质茶叶生产基地稳定在10万亩以上、优质草本中药材基地15万亩以上。”唐慧云说,2026年,全市农产品加工业要实现销售收入达2700亿元以上,其中农产品精深加工产值达到600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