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百大考古发现”揭晓!道县玉蟾岩遗址入选

  据中国文物报消息,10月18日,“第三届中国考古学大会”开幕式在河南省三门峡市举行。值此中国现代考古学百年之际,开幕式上公布了“百年百大考古发现”。北京周口店遗址、河北阳原泥河湾遗址群、湖南道县玉蟾岩遗址等100项发现入选“百年百大考古发现”。

  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建设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考古学的重要指示精神,更好认识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深入回顾中国考古百年历程和成就,在国家文物局指导下,中国考古学会、中国文物报社组织开展了“百年百大考古发现”推介活动。

  活动涵盖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包括香港特别行政区、台湾地区),既有聚落、城址、陵寝、墓葬等类型,也有洞穴遗址、矿冶遗址、窑址、沉舰遗址等类型,湖南共有4项入选。

  玉蟾岩,俗称蛤蟆洞、麻拐岩,位于永州市道县寿雁镇白石寨村,2001年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主要遗存年代距今约14000-12000年,是由旧石器时代向新石器时代过渡的文化遗址,文化堆积厚1.2-1.8米,自然堆积层次近40层,地层基本保存完好,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和考古价值。

  1993年,在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主持下,首次进行发掘。从该遗址发现了人工栽培的古稻和原始陶片,引起了学术界高度关注,获当年度全国优秀田野考古奖。

  1995年、2004年、2005年,与北京大学、美国哈佛大学等国内外大学合作,分别进行了考古发掘,再度发现了世界上最早的人工栽培古稻谷标本和原始陶片、打制的石器和骨、角、牙、蚌制品等原始生产工具,以及大量动物残骸,其中哺乳动物达20余种。出土的陶片外表为黑褐色,火候很低,质地疏松。

  最重要的发现是水稻谷壳遗存,经鉴定,为人工栽培稻,兼有野生稻、籼稻的综合性特征,距今1.2-1.4万年,是至今世界上发现的时代最早的人工栽培稻标本,定名为“玉蟾岩古栽培稻”,对探索稻作农业起源的时间、地点及水稻演化的历史提供了难得的实物证明。

  链接:

  重磅!“百年百大考古发现”揭晓!考古遗址保护展示优秀项目公布

优质服务

1小时快修服务

0 1 0
查看详情
准时送达

收货时间由你做主

0 2 0
查看详情
满300包邮

满300免运费限上海

0 2 0
查看详情
售后无忧

7天无理由退换货

0 2 0
查看详情
正品保障

正品行货 放心选购

0 3 0
查看详情

购物指南

配送方式

售后服务

支付方式

图片

微信公众号

图片

APP下载

189-7460-8908

服务时间 08:00-22:00 (仅收市话费)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copyright© 永州公共平台 All Rights Reserved.
湘ICP备1600210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