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州市
新永州好永州美永州福永州正走来
湘江源头,千年古城之地,静水深流,改革求索从来不甘人后。
9月22日,永州市第六次党代会召开。湘伴君发现,永州踏上新的赶考之路“第一程”,依旧是敢字开路、干字当先。
永州抬高发展坐标,奋勇争先创优:未来5年,锚定在全省版图中增加永州分量的目标,大力实施“三高四新”战略,加快建设“三区两城”,着力构建“一核两轴三圈”区域经济格局,奋力建设现代化新永州。
(永州市中心城区俯瞰照。周勇 摄)
☆沉潜而越 厚积薄发☆
以前,提起永州工业,永州人最拿得出手的炫耀,就是“一台车、一支烟、一张纸”。
进入新时代,永州开放的大门越敞越开,坚决摆脱路径依赖。5年沉潜,厚积薄发,开启产业发展新格局。
新型工业家底更厚。规模工业企业增至1196家,全部工业增加值达到530.25 亿元。
产业体量更大。农产品精深加工业产值超过400亿元,矿产品加工、轻纺制鞋、先进装备制造、电子信息产业建成百亿产业。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生产基地数量居全国第一。
园区活力更强。百亿园区增加到10个,省级高新区由“零”发展到4家,永州经开区升级为国家级经开区。
(2021年6月,经国务院批准,同意湖南永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升级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定名为永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实行现行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的政策。郭东灿 摄)
开放永州,快速崛起。过去5年,永州地区生产总值突破2000亿大关,年均增长7.1%。去年,永州成功战胜疫情,并完成地区生产总值2107.7 亿元、实现财政总收入188.62亿元,分别是2015年的1.48倍、1.44倍。
崛起一座城,幸福一城人。过去5年,永州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9.1%。
民生更温情。全部消除义务教育大班额,农村小规模学校优化提质工作走在全省前列,“六位”建设成为永州民生靓丽名片。
生态更和谐。成功创建国家空气质量达标城市,水环境质量全省领先。
城市更安全,连续4年获评全省综治工作先进市,群众食品安全满意度连续7年排名全省第一。
文化供给更丰富,成功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潇湘文化不断出圈破圈,创新推出“千年打卡胜地”文旅新IP。
(9月18日,“摩崖上的中兴颂——永州摩崖石刻拓片展”在中国国家博物馆开幕。)
☆审视差距 奋起直追☆
经过接续奋斗,永州发展环境和过去相比,已是天壤之别:毗邻粤港澳的区位优势、地处湘江源头的生态优势、“千年打卡胜地”的文化优势以及湘南湘西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的平台优势更为凸显。
但仔细审视,永州发展短板依然明显,如产业实力不强、科技创新能力较弱、交通瓶颈仍未打破、开放层次偏低、治理现代化水平不高、公共服务供给不足等等。
永州如何在新一轮产业革命中更有作为,在与兄弟市州的激烈竞争中抢先占位,在全省版图中增加永州分量?
参会党代表说,惟有强优势补短板,求突破勇争先。
永州市第六次党代会提出,要举全市之力建设“三区两城”、构建“一核 两轴三圈”区域经济格局。
“三区两城”是发展定位,即“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引领区、湘南湘西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对接东盟开放合作先行区、国家区域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文化生态旅游名城”。
“一核两轴三圈”是发展路径,“一核”,即加快零陵、冷水滩两区联城步伐,打造市域核心增长极。
“两轴”,即在市域北部打造以先进制造和高新技术产业为主的经济发展轴,在市域南部打造以高加工度工业为主的经济发展轴。
“三圈”,即推进中心城区与祁阳、东安、双牌一体化发展,打造30分钟“同城圈”;推进中心城区与县及县域之间的快速通道建设,打造60分钟“协同圈”;利用高铁、航空快速通道,全面主动对接粤港澳大湾区、长江经济带、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东盟自贸区,形成90分钟“融入圈”,实现联动发展、协同发展、融入发展。
湘伴君发现,所谓“永州分量”,并非一般意义上的提高经济总量全省占比,而是要贯彻新发展理念,全方位提升永州的综合能级和核心竞争力,实现更高质量发展。
(9月15日,蓝山县毛俊镇,湖南毛俊水库枢纽工程建设工地,施工队伍正在忙碌施工。9月14日,毛俊水库枢纽工程主体完成封顶,按照施工计划今年10月将下闸蓄水。杨雄春 摄)
☆重点出击 各个击破☆
永州市第六次党代会科学分析得出结论:永州发展最大的短板是产业,最大的瓶颈是交通,最大的机遇是环境。
永州重点出击,各个击破,筑牢产业根基、破除交通瓶颈、培优发展环境。
产业兴则永州兴。未来5年,永州计划做大做强先进制造业,加快发展先进装备制造、电子信息、生物医药等重点产业集群,突出抓好光电显示产业基地、电机制造基地、天然植物提取物高技术产业基地等一批重大项目,培育打造2个过500亿元级、3个过300亿元级产业集群,制造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到25%以上。做精做优现代农业,打造六大农业优势特色百亿产业。做旺做活现代服务业,全市服务业对经济增长贡献率达到 60%以上。
湘伴君注意到,党代会报告特意提到,要让科技创新为“永州制造”强基赋能。为此,永州将深入实施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等“七大计划”,围绕新型显示器件、新材料、生物医药等领域,突破一批关键核心技术;突出抓好中古生物技术联合创新中心、大湾区科技研发协同创新基地等一批创新平台建设。
产业园区依旧是永州“产业强市”战略的主战场。以创建“五好”园区为抓手,做大做强永州经开区,支持省级园区向省级高新区转型、争创国家级园区,促进祁阳纺织、江华马达、蓝山皮具箱包、道县智能制造、国能永州电厂热能综合利用等特色园区加快发展。运营好“湘企出海+”综合服务平台(永州专区),建好东盟产业园。
9月27日,在2021年第二届中国-非洲经贸博览会中非经贸深度合作先行区推介会上,永州国际陆港项目成功签约,项目总投资500亿元。这是永州构建开放大通道,建设“国家区域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的十大重点项目之一。
未来5年,永州将全力抓好 “一个机场迁建,两条水运航道,三条高速公路,四个铁路项目”这一综合交通“十大工程”,加快构建人悦其行、物畅其流的现代化综合交通运输体系,让内部循环更通畅,出省跨境更便捷。
未来5年,永州把营商环境打造成核心竞争力。继续深化“放管服”改革,大力推进“一网通办”“一件事一次办”“一枚印章管审批”、工程项目“极简审批”改革。探索推行工业用地“弹性年期出让”的供地方式,完善政府性融资担保体系建设。持续开展“万企大走访、同心促发展”等活动,全面实行“帮代办”“政务管家”服务。
(国家级永州经开区园区一角。郭东灿 摄)
湘伴君注意到,在党代会报告里,永州未来5年将坚持扛牢保护湘江源头的政治责任,所有发展成果将呈现在绿色发展的底色上,由创新发展的新动能催生,并散发出暖暖的民生温度。
守住生态底线,精心打造“烟雨潇湘”生态品牌。优化中心城区空间布局,建设智慧城市、海绵城市、韧性城市,打造一分钟便民生活圈。加快推进乡村振兴,持续壮大县域经济。优化公共服务供给,突出抓好“六位”建设。全面实施文化“软实力”跃升行动,擦亮“千年打卡胜地·此处是潇湘”文旅新名片。
坚持人民至上,发展成果共享,打造幸福标杆。
新永州、好永州、美永州、福永州,正款款走来。